[經濟學人] France’s presidency - The man of the moment
從政以來,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在失意中度過了大部分時光。在1981-1995年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就任法國總統期間,奧朗德連一個部長職務都沒有撈到,1997-2002年社會黨領導立法機構時期也是如此。作為一黨之首,奧朗德連續見證了兩次黨內候選人競選總統失敗:2002年,喬斯班(Lionel Jospin)雖然進入了第二輪決定性競選,仍以失敗告終,五年後,當時奧朗德的政治夥伴 塞格琳·賀雅爾(Ségolène Royal)遇到了薩科奇(Nicolas Sarkozy),慘遭滑鐵盧。
現在,為了避免慘敗,奧朗德親上戰場參加總統競選。不論對奧朗德本人還是對他所屬的社會黨,這都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時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社會黨人只有一次入主愛麗舍宮的經歷。上一次社會黨人贏得大選時,雷根(Ronald Reagan)還是白宮之主,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也在執掌著克里姆林宮。雖然自那時起奧朗德的社會黨同僚就鮮有出頭之日,甚至奧朗德競選團隊中的年輕成員當時還在念小學。他們從未在街上手舞足蹈歡慶勝利,也沒有體會過如坐針氈的痛苦。
奧朗德從政初期,是時任總統密特朗主持的愛麗舍宮的一名工作人員,後來又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一職長達11年之久。對奧朗德來說,如能問鼎總統寶座,就意味著30年來蟄伏在他人權力陰影下的日子將要結束了。自從2008年卸任社會黨第一書記以來,奧朗德一直擔任科雷茲省(Corrèze)—一個微不足道的地方政府會議主席之職,該省僅有24.9萬人口,是法國鄉村的中心地區,巧合的是這裡曾是前法國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的故鄉。去年奧朗德宣佈參選總統之時,人們都覺得這是一個玩笑之舉。
去年五月份,前財政部長、社會黨籍候選人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因性醜聞而退出大選。4月22日,奧朗德在大選第一輪投票中獲得了28.6%的選票,把現任右翼總統薩科奇拋在第二位,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Marine Le Pen)女士獲得了18%的支持率,排名第三。薩科奇正努力討好勒龐的支持者。儘管如此,在將于5月6日舉行的第二輪投票中薩科奇的選情也不容樂觀。勒龐的支援者跨度極大,既有左翼共產主義工人階級,也有極右翼的排外主義者。
據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近一半勒龐的支援者會在第二輪投票中改投薩科奇,但是也會有三分之一的人改投奧朗德。與此同時,奧朗德將獲得那些支持左翼政治狂熱分子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的選票,中間派弗朗索瓦•貝魯(François Bayrou)的某些支援者也將改為支持奧朗德。競選期間民調結果一直顯示奧朗德將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勝,現在結果依然如此,而且表明奧朗德將取得大幅優勢,自法國第五共和(the Fifth Republic)時期以來,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能扭轉這樣的情況。
如果事態沿著朝奧朗德有利的方面發展,當選後他將不會有時間來品嘗勝利果實的滋味。5月16日舉行過就職典禮之後,他計畫開始他的第一次外交之旅,目的地是柏林,那將是他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第一次會面,5月18-19日,他將搭乘總統專機前往大衛營(Camp David)參加八國集團會議,隨後的5月20-21日他還將趕往芝加哥參加北約峰會。
奧朗德第一次參加這些重要會議,他不僅初來乍到,而且還將帶著壞消息去。他會向梅克爾提出重談財政緊縮政策,而梅克爾卻一直視該政策為維護歐元區穩定的基石。奧朗德還要知會奧巴馬,法國將比原計劃提前一年—于2012年底從阿富汗撤軍。法國在阿富汗的軍事部署雖然不大,但他的提議並不受人歡迎。
奧朗德不僅僅會很快為各國領導人熟知,而且還會很快的甚至是有些唐突的成為債券市場的新聞人物。正當歐元區再度陷入經濟危機,西班牙和荷蘭市場動盪不安,荷蘭內閣于4月23日遞交辭呈。投資人想弄清楚奧朗德的執政方針,梅克爾、奧巴馬還有法國人民同樣迫切希望知道細節。他真的會像競選標語所說的那樣成為密特朗第二嗎?又或者他會不會成為另一個前德國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成為一名左派領導人,並且作好準備應對法國競爭力缺失的問題,並且要打破量入為出的信條?正是這一信條造成了法國整體稅率超過德國,而法國的公共支出則占GDP的56%,比瑞典還高。
就目前看來,奧朗德不會成為下一個施羅德。奧朗德信誓旦旦,不僅要在明年做到降低法國預算赤字3%,到2017年還要實現預算平衡(若果如此,將會是1974年以來法國首次實現預算平衡)。然而他的競選綱領不過是在量入為出政策方面列出了一份清單,空許願罷了。按照他的計算,未來五年內他的新增支出金額將達到200億歐元。這個金額在法國支出總額中不過是九牛一毛,但仍舊是朝錯誤的方向跨了一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法國2013年赤字將達到3.9%。在此基礎上,要實現降低預算赤字到目標的3%,明年一年就應該要削減支出180億歐元。
又一個謎一般的人
奧朗德在競選訴求中大談公平、正義和平等。他有意勾起人們的懷舊情懷,對社會黨優秀人物布魯姆(Blum,Leon)和讓•若雷斯(Jean Jaurès)只是略微帶過,但對密特朗卻讚賞有加,認為他執政平穩,推動了社會進步,並且是勝利的象徵。他的說法既言辭優雅,又符合實際。不論是密特朗揮動手臂的動作還是走路時沉重的樣子,奧朗德把他前任上司的一言一行都模仿的惟妙惟肖。但他不會模仿他年輕時的親密導師、歐洲一體化的精英政治家雅克•德洛爾(Jacques Delors),所以即便你仔細研究也不會發現任何相似之處。在法國對歐盟舉棋不定的時候,奧朗德無意炫耀他聯邦主義者的身份,至少在其他問題取得進展之前他不會這樣做。
奧朗德講話時幾乎未曾使用到歐洲現代社會民主左翼式的語言,除了涉及削減赤字的問題。他講了很多關於社會公平的話題,卻對如何創造財富及增加競爭力避而不談,對削減赤字問題也三緘其口。奧朗德給他自己下定義:“我除了是一個嚴謹的左派,還是一個嚴謹的左派。”最近奧朗德談道,在聽到前任英國首相布雷爾(Tony Blair)說他對一項政策是左是右漠不關心時,他感到很“震驚”。
奧朗德競選辦公室主任霹雷•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堅稱:“我們既不會大幅減少開支或降低稅率,也不會過渡依賴加稅來解決問題。”他還說道,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會實行低於通貨膨脹率的利率,藉以增加公共支出,從而達到提高儲蓄規模的目的。律師、知名評論家的尼古拉.巴維雷(NICOLAS BAVEREZ)稱其為“在錯誤的認識下做出的合理計畫,”而奧朗德則嚴重依賴加稅(樂觀評估經濟增長預期)的方式來實現他所推崇的財政紀律。按照奧朗德提出的規劃,到2017年,法國整體稅率將從現在的45%上調至47%。
奧朗德的第一步是籌組新政府,人們可以從中探知一二。社會黨議會黨團主席阿伊侯(Jean-Marc Ayrault)和社會黨總書記馬汀娜•奧布裡(Martine Aubry)是總理職務的熱門人選。阿伊侯是一名忠誠的社會黨議會黨團成員,與德國關係密切,而奧布裡是德洛爾(Mr Jacques Delors)之女,每週35工時制的發起人,頗受社會黨左翼人士信賴。來看看前總理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為奧朗德擬定的計畫,新的執政團隊將在五六月份推出幾個重要法令:總統和部長級官員減薪30%;在九月份新學年開始時,提高家庭福利25%;三個月內實行汽油價格凍漲;某些工人可以60歲退休;在公營公司內,管理層的薪資不能超過員工薪資的20倍,如此一來,管理層的薪水將維持在約33萬歐元以下。新的執政團隊將在推行這些華而不實的政策的同時,迎來六月份舉行的議會選舉。
奧朗德希望在這段過渡期內帶頭反對歐洲緊縮財政政策。在出訪柏林之時,奧朗德將要求歐洲增加對經濟增長的重視,並要求把這一點寫進歐洲財政條約,或者做為補充條款。此外,奧朗德還將提出擴大歐洲央行的管轄地,創立歐洲“專案債券”,為投資專案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奧朗德曾提出威脅,若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就會給歐洲財政條約設置障礙。奧朗德的助手表示,奧朗德將通過法國國內預算平衡條例,借此提升自己在法國人心中的位置。
亟需空許諾言
不僅如此,在七月份議會舉行特別會議期間,奧朗德將通過一項追加預算案,並推行一系列財政措施,其中就包括對收入超過1百萬歐元的家庭按照75%的最高新稅率徵稅,而相關措施約有3000項;對巨額遺產徵收附加遺產稅、提高大型公司稅率、增加財產稅、頒佈銀行業新規,並遵守承諾首批新增6萬個教師工作職位。
奧朗德打算推行的計畫究竟有多少?奧朗德的朋友表示,他在競選時所做的承諾很多都是擺擺政治姿態罷了。社會黨智囊團Terra-Nova負責人奧利維爾•費蘭德(Olivier Ferrand)表示,奧朗德非常瞭解法國公共財政的嚴峻現狀以及競爭力方面存在的問題,75%的最高稅率僅僅是一種“象徵性的措施”。奧朗德本人在競選間隙訪問倫敦時,釋放了“我並不是危險人物”的訊息。為了實現債臺高築的科雷茲省(Corrèze)達到收支平衡,奧朗德取消了免費公車服務,並提高了稅率。
就很多措施而言,競選時的宣傳往往誇大其詞,但細節卻不那麼引人注意。就拿薩科奇推行的退休制度改革為例,涉及範圍僅僅是那些18歲便開始工作,並且具有領取足額退休金資格的人。拆分法國銀行的計畫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法比尤斯暗示:75%的最高稅率可能只是一項臨時性政策,如果這一稅率被裁定為“沒收性稅率”,就將違反憲法規定。如此一來,不實行這一稅率的話,一些支援者就不會過於不滿。奧朗德本人也曾說過,新增6萬個教師職位,不僅僅是要支付更多地公共部門薪資,這也暗示了將在其他地方削減支出。
不要就此下結論,雖然奧朗德將會加大改革力度、增加需求,犧牲那些不情願接受改革的公眾的利益,自己卻不會損失一毫一厘。不過,對於急切盼望勝利的社會黨來說,他們不可能打退堂鼓。密特朗時期的老前輩們和躊躇滿志的眾議員般的年輕人為反對他們口中的“富人總統”忙活了幾個月之久,他們現在沒有心思關注緊縮計畫的執行情況。
未來奧朗德也不會遭遇強勁阻力,在六月份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如果能夠得到綠黨和共產黨的支持,社會黨將取得大多數席位。此外,全部22個地區中的21個以及所有的大城市都已被社會黨收入囊中,而自2011年起,參議院就由社會黨領導,這是社會黨此前從未獲得到過的權力。
近距離觀察
奧朗德衷心地認為需要通過稅收政策來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從國家行政學院(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ENA) 這所法國文職人員最高學府畢業後不久,奧朗德就成為了密特朗的一位工作人員。他十分擁護密特朗提出的社會進步計畫,其中包括60歲退休,每週39小時工作制,這些計畫的實行均以加稅作為代價。20世紀90年代,奧朗德還是一名年輕的民意代表,那時他就曾呼籲提高資本收益稅和遺產稅。2007年競選期間,他乾脆地說:“我不喜歡富人。”在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職務時,他完全有機會按照歐洲其他中左派別的改組經驗開始社會黨的現代化之路,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奧朗德身上有著銀行經理般的特質,那使他的意志力要比外表看起來更加的強硬。在人們心中,奧朗德形象粗獷,是一個尋求與外界達成共識的人,這還要拜諷刺電視節目“法國人偶新聞”所賜,這檔節目把奧朗德塑造成了一名既蠢笨又無主見的人。雖然在行動之前奧朗德都會花時間評估利弊,正因如此他絕對不會作出絲毫妥協(從這一點出發,奧朗德與默克爾的行事作風很相象)。一位對奧朗德瞭解甚深的人說道:“他外表可靠,就像一位斯堪地那維亞的總理,但他卻是一位極為客觀的政治家。”
然而,即便奧朗德不願意犧牲坐臥不安的法國人的利益,但是市場不景氣,借債成本提高。迫于這些壓力,他也不得不出此下策。一家信用評級機構于一月份取消了法國3A信用評級,穆迪(Moody's)也不看好法國評級。第一輪投票結果公佈之後,投資者似乎開始認知到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於是法國股票市場下跌,國債收益率只小幅上升。
1981年及之後
為了避免市場出現對他們不利的局面,有跡象顯示奧朗德的團隊已經開始運籌帷幄。法國國家審計署(Cour des Comptes,奧朗德曾就職于此)會在六月底交出一份公共帳戶特別審計報告,之後才會開始起草七月份出爐的預算案。而這份特別審計報告將為實行更加嚴苛的預算措施鋪平道路,自從Didier Migaud.擔任國家審計署負責人之後,人們對審計署的信任與日俱增。巴黎投資銀行銀行家、卡恩前顧問Stéphane Boujnah表示:“如果事態發生變化,他就會採取措施,包括削減開支。”
縱觀整個歐洲,只要有領導人開始削減開支,實行結構性改革,那些煩躁不安處境艱難的選民們就會反對他們,這就是事情棘手的地方。法國一直以浪漫主義觀點看待他們的革命建國傳奇,他們比大多數人更容易走上街頭,現在他們脾氣尤為暴躁,也特別容易失望。在第一輪投票中,整整30%的選民投票給了或左或右的反對當局的候選人。他們不喜歡後工業時期的慘狀,而是渴望過著以往的甜蜜生活。法國人極為不信任歐洲,他們對布魯塞爾或柏林決定的緊縮財政政策忍無可忍,也不喜歡總統看人臉色做事。沒有人想過苦日子,曾只有一位總統候選人貝魯(Bayrou)有這樣的打算,最後他只得到了9%的選票。
我們只能說,奧朗德會做出一些不得人心的決定,會編造故事,讓公眾相信他,但他的能力尚且難見分曉。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總是在不斷的做出妥協,所以我們不清楚他的能力高低。奧朗德處理過的最嚴重危機發生在2005年,當時社會黨就是否支援起草歐盟憲法一事產生分歧,險些分崩離析,法比尤斯帶領小派別的人從社會黨中分離出來,奧朗德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決定懲處他。在他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期間,各地區都爆出了貪腐醜聞,奧朗德並沒有處理這些醜聞,反而說他此一無所知。有人問對奧朗德熟悉的人,他是否做過強硬的決定,這個人停頓了一下然後說“沒有”。奧朗德從前的夥伴兼對手羅亞爾(Sgolne Royal)女士說奧朗德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優柔寡斷。
奧朗德經常談到法國需要統一、尊嚴和尊重,但是卻很少說起法國人需要付出努力,富人們必須繳納更高的稅金是對他們的警告。當他說起他“不是危險人物”的時候,他的意思是他不會效仿密特朗在20世紀80年代的做法,將企業和銀行收歸國有。他知道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社會黨政府近期實施了幾項政策,包括推行公司私有化,開放經濟自由發展,採取高明的金融管理措施。
這也許是實話,但是他在別的方面可能是個危險人物。如果(現在看來是確實如此)奧朗德不能提早應對公共支出和競爭力缺失的問題,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如此一來,在危機爆發之時,很有可能他不是在勝利的喜悅尚未退卻時面對這一切,而是要在危機的煉爐中接受歷練。
奧朗德第一次參加這些重要會議,他不僅初來乍到,而且還將帶著壞消息去。他會向梅克爾提出重談財政緊縮政策,而梅克爾卻一直視該政策為維護歐元區穩定的基石。奧朗德還要知會奧巴馬,法國將比原計劃提前一年—于2012年底從阿富汗撤軍。法國在阿富汗的軍事部署雖然不大,但他的提議並不受人歡迎。
奧朗德不僅僅會很快為各國領導人熟知,而且還會很快的甚至是有些唐突的成為債券市場的新聞人物。正當歐元區再度陷入經濟危機,西班牙和荷蘭市場動盪不安,荷蘭內閣于4月23日遞交辭呈。投資人想弄清楚奧朗德的執政方針,梅克爾、奧巴馬還有法國人民同樣迫切希望知道細節。他真的會像競選標語所說的那樣成為密特朗第二嗎?又或者他會不會成為另一個前德國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成為一名左派領導人,並且作好準備應對法國競爭力缺失的問題,並且要打破量入為出的信條?正是這一信條造成了法國整體稅率超過德國,而法國的公共支出則占GDP的56%,比瑞典還高。
就目前看來,奧朗德不會成為下一個施羅德。奧朗德信誓旦旦,不僅要在明年做到降低法國預算赤字3%,到2017年還要實現預算平衡(若果如此,將會是1974年以來法國首次實現預算平衡)。然而他的競選綱領不過是在量入為出政策方面列出了一份清單,空許願罷了。按照他的計算,未來五年內他的新增支出金額將達到200億歐元。這個金額在法國支出總額中不過是九牛一毛,但仍舊是朝錯誤的方向跨了一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法國2013年赤字將達到3.9%。在此基礎上,要實現降低預算赤字到目標的3%,明年一年就應該要削減支出180億歐元。
又一個謎一般的人
奧朗德在競選訴求中大談公平、正義和平等。他有意勾起人們的懷舊情懷,對社會黨優秀人物布魯姆(Blum,Leon)和讓•若雷斯(Jean Jaurès)只是略微帶過,但對密特朗卻讚賞有加,認為他執政平穩,推動了社會進步,並且是勝利的象徵。他的說法既言辭優雅,又符合實際。不論是密特朗揮動手臂的動作還是走路時沉重的樣子,奧朗德把他前任上司的一言一行都模仿的惟妙惟肖。但他不會模仿他年輕時的親密導師、歐洲一體化的精英政治家雅克•德洛爾(Jacques Delors),所以即便你仔細研究也不會發現任何相似之處。在法國對歐盟舉棋不定的時候,奧朗德無意炫耀他聯邦主義者的身份,至少在其他問題取得進展之前他不會這樣做。
奧朗德講話時幾乎未曾使用到歐洲現代社會民主左翼式的語言,除了涉及削減赤字的問題。他講了很多關於社會公平的話題,卻對如何創造財富及增加競爭力避而不談,對削減赤字問題也三緘其口。奧朗德給他自己下定義:“我除了是一個嚴謹的左派,還是一個嚴謹的左派。”最近奧朗德談道,在聽到前任英國首相布雷爾(Tony Blair)說他對一項政策是左是右漠不關心時,他感到很“震驚”。
奧朗德的父母是醫生和社會福利工作者,不論做為民意代表還是公務員,他一生都領著政府的薪水,這種背景使奧朗德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現代社會黨員,社會黨十分依賴公教人員--特別是教師的支持。若你質疑國家的作用,就會被視為背叛者,不同於在產業界工作的人,他們對經商毫無熱忱。聽到奧朗德要與“金融世界”開戰,他們喜笑顏開,奧朗德指責新興巨富“既貪得無厭又傲慢自大”,他們拍手稱快。
奧朗德的第一步是籌組新政府,人們可以從中探知一二。社會黨議會黨團主席阿伊侯(Jean-Marc Ayrault)和社會黨總書記馬汀娜•奧布裡(Martine Aubry)是總理職務的熱門人選。阿伊侯是一名忠誠的社會黨議會黨團成員,與德國關係密切,而奧布裡是德洛爾(Mr Jacques Delors)之女,每週35工時制的發起人,頗受社會黨左翼人士信賴。來看看前總理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為奧朗德擬定的計畫,新的執政團隊將在五六月份推出幾個重要法令:總統和部長級官員減薪30%;在九月份新學年開始時,提高家庭福利25%;三個月內實行汽油價格凍漲;某些工人可以60歲退休;在公營公司內,管理層的薪資不能超過員工薪資的20倍,如此一來,管理層的薪水將維持在約33萬歐元以下。新的執政團隊將在推行這些華而不實的政策的同時,迎來六月份舉行的議會選舉。
奧朗德希望在這段過渡期內帶頭反對歐洲緊縮財政政策。在出訪柏林之時,奧朗德將要求歐洲增加對經濟增長的重視,並要求把這一點寫進歐洲財政條約,或者做為補充條款。此外,奧朗德還將提出擴大歐洲央行的管轄地,創立歐洲“專案債券”,為投資專案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奧朗德曾提出威脅,若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就會給歐洲財政條約設置障礙。奧朗德的助手表示,奧朗德將通過法國國內預算平衡條例,借此提升自己在法國人心中的位置。
亟需空許諾言
不僅如此,在七月份議會舉行特別會議期間,奧朗德將通過一項追加預算案,並推行一系列財政措施,其中就包括對收入超過1百萬歐元的家庭按照75%的最高新稅率徵稅,而相關措施約有3000項;對巨額遺產徵收附加遺產稅、提高大型公司稅率、增加財產稅、頒佈銀行業新規,並遵守承諾首批新增6萬個教師工作職位。
奧朗德打算推行的計畫究竟有多少?奧朗德的朋友表示,他在競選時所做的承諾很多都是擺擺政治姿態罷了。社會黨智囊團Terra-Nova負責人奧利維爾•費蘭德(Olivier Ferrand)表示,奧朗德非常瞭解法國公共財政的嚴峻現狀以及競爭力方面存在的問題,75%的最高稅率僅僅是一種“象徵性的措施”。奧朗德本人在競選間隙訪問倫敦時,釋放了“我並不是危險人物”的訊息。為了實現債臺高築的科雷茲省(Corrèze)達到收支平衡,奧朗德取消了免費公車服務,並提高了稅率。
就很多措施而言,競選時的宣傳往往誇大其詞,但細節卻不那麼引人注意。就拿薩科奇推行的退休制度改革為例,涉及範圍僅僅是那些18歲便開始工作,並且具有領取足額退休金資格的人。拆分法國銀行的計畫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法比尤斯暗示:75%的最高稅率可能只是一項臨時性政策,如果這一稅率被裁定為“沒收性稅率”,就將違反憲法規定。如此一來,不實行這一稅率的話,一些支援者就不會過於不滿。奧朗德本人也曾說過,新增6萬個教師職位,不僅僅是要支付更多地公共部門薪資,這也暗示了將在其他地方削減支出。
不要就此下結論,雖然奧朗德將會加大改革力度、增加需求,犧牲那些不情願接受改革的公眾的利益,自己卻不會損失一毫一厘。不過,對於急切盼望勝利的社會黨來說,他們不可能打退堂鼓。密特朗時期的老前輩們和躊躇滿志的眾議員般的年輕人為反對他們口中的“富人總統”忙活了幾個月之久,他們現在沒有心思關注緊縮計畫的執行情況。
未來奧朗德也不會遭遇強勁阻力,在六月份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如果能夠得到綠黨和共產黨的支持,社會黨將取得大多數席位。此外,全部22個地區中的21個以及所有的大城市都已被社會黨收入囊中,而自2011年起,參議院就由社會黨領導,這是社會黨此前從未獲得到過的權力。
近距離觀察
奧朗德衷心地認為需要通過稅收政策來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從國家行政學院(E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ENA) 這所法國文職人員最高學府畢業後不久,奧朗德就成為了密特朗的一位工作人員。他十分擁護密特朗提出的社會進步計畫,其中包括60歲退休,每週39小時工作制,這些計畫的實行均以加稅作為代價。20世紀90年代,奧朗德還是一名年輕的民意代表,那時他就曾呼籲提高資本收益稅和遺產稅。2007年競選期間,他乾脆地說:“我不喜歡富人。”在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職務時,他完全有機會按照歐洲其他中左派別的改組經驗開始社會黨的現代化之路,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奧朗德身上有著銀行經理般的特質,那使他的意志力要比外表看起來更加的強硬。在人們心中,奧朗德形象粗獷,是一個尋求與外界達成共識的人,這還要拜諷刺電視節目“法國人偶新聞”所賜,這檔節目把奧朗德塑造成了一名既蠢笨又無主見的人。雖然在行動之前奧朗德都會花時間評估利弊,正因如此他絕對不會作出絲毫妥協(從這一點出發,奧朗德與默克爾的行事作風很相象)。一位對奧朗德瞭解甚深的人說道:“他外表可靠,就像一位斯堪地那維亞的總理,但他卻是一位極為客觀的政治家。”
然而,即便奧朗德不願意犧牲坐臥不安的法國人的利益,但是市場不景氣,借債成本提高。迫于這些壓力,他也不得不出此下策。一家信用評級機構于一月份取消了法國3A信用評級,穆迪(Moody's)也不看好法國評級。第一輪投票結果公佈之後,投資者似乎開始認知到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於是法國股票市場下跌,國債收益率只小幅上升。
1981年及之後
為了避免市場出現對他們不利的局面,有跡象顯示奧朗德的團隊已經開始運籌帷幄。法國國家審計署(Cour des Comptes,奧朗德曾就職于此)會在六月底交出一份公共帳戶特別審計報告,之後才會開始起草七月份出爐的預算案。而這份特別審計報告將為實行更加嚴苛的預算措施鋪平道路,自從Didier Migaud.擔任國家審計署負責人之後,人們對審計署的信任與日俱增。巴黎投資銀行銀行家、卡恩前顧問Stéphane Boujnah表示:“如果事態發生變化,他就會採取措施,包括削減開支。”
縱觀整個歐洲,只要有領導人開始削減開支,實行結構性改革,那些煩躁不安處境艱難的選民們就會反對他們,這就是事情棘手的地方。法國一直以浪漫主義觀點看待他們的革命建國傳奇,他們比大多數人更容易走上街頭,現在他們脾氣尤為暴躁,也特別容易失望。在第一輪投票中,整整30%的選民投票給了或左或右的反對當局的候選人。他們不喜歡後工業時期的慘狀,而是渴望過著以往的甜蜜生活。法國人極為不信任歐洲,他們對布魯塞爾或柏林決定的緊縮財政政策忍無可忍,也不喜歡總統看人臉色做事。沒有人想過苦日子,曾只有一位總統候選人貝魯(Bayrou)有這樣的打算,最後他只得到了9%的選票。
我們只能說,奧朗德會做出一些不得人心的決定,會編造故事,讓公眾相信他,但他的能力尚且難見分曉。在他的政治生涯中,總是在不斷的做出妥協,所以我們不清楚他的能力高低。奧朗德處理過的最嚴重危機發生在2005年,當時社會黨就是否支援起草歐盟憲法一事產生分歧,險些分崩離析,法比尤斯帶領小派別的人從社會黨中分離出來,奧朗德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決定懲處他。在他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期間,各地區都爆出了貪腐醜聞,奧朗德並沒有處理這些醜聞,反而說他此一無所知。有人問對奧朗德熟悉的人,他是否做過強硬的決定,這個人停頓了一下然後說“沒有”。奧朗德從前的夥伴兼對手羅亞爾(Sgolne Royal)女士說奧朗德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優柔寡斷。
奧朗德經常談到法國需要統一、尊嚴和尊重,但是卻很少說起法國人需要付出努力,富人們必須繳納更高的稅金是對他們的警告。當他說起他“不是危險人物”的時候,他的意思是他不會效仿密特朗在20世紀80年代的做法,將企業和銀行收歸國有。他知道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社會黨政府近期實施了幾項政策,包括推行公司私有化,開放經濟自由發展,採取高明的金融管理措施。
這也許是實話,但是他在別的方面可能是個危險人物。如果(現在看來是確實如此)奧朗德不能提早應對公共支出和競爭力缺失的問題,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如此一來,在危機爆發之時,很有可能他不是在勝利的喜悅尚未退卻時面對這一切,而是要在危機的煉爐中接受歷練。
延伸閱讀:
〈今周刊〉歐蘭德效應 民粹主義加深歐債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